Translate into your preferred language

2025年6月30日 星期一

Cybertruck、50歲與那3500英里的勇氣 (倒數3天) - 應該準備好了吧?!

應該準備好了吧?!

Pebble 的員工都很有善,而且應該對旅行都超有興趣。當他們之後我即將起程,獨自開 Cybertruck 前往阿拉斯加,這幾天,只要遇到我,不論有沒有見過的,都會帶到這個話題!再三天就要出發了,該準備的都差不多了,就差把東西放到車上,油門(應該是電門)一踩就出發了!

應該都準備好了吧?是吧!吃的、用的、穿的都有了,途中會穿過美國的第51州 - 加拿大,應該不用簽證吧? 😅

幾年前我還是綠卡身份時,從西雅圖開車去溫哥華,台灣護照免簽就能進去了,現在有美國護照應該更方便進入加拿大吧?

如果是搭飛機的話,持台灣護照的話,是要上網辨電子簽證的,開車反而不用。

美國有些洲的居民也可以直接用該洲的有效駕照就可以進入加拿大,這樣好像更方便些!

維基百科說明

這張圖也畫得太好笑了 😆



2025年6月29日 星期日

Cybertruck、50歲與那3500英里的勇氣 (倒數4天) - (插曲) Pebble Flow 超出了我的預期

Pebble Flow 超出了我的預期

當初會下訂 Pebble Flow 有幾個主要吸引我的功能,其中第一個且最重要的是,它自帶電動輔助馬達!

大家應該有聽過或是騎過電輔式腳踏車,它不是純電動的腳踏車,而是你踩踏板時,會加上推力,輔助你前進,節省你的力氣,讓你騎得更快更遠。

Pebble Flow 備有 45kwh 的電池,除了露營使用外 (電力、照明、空調等…),它還配有電輔馬達,在你拖著它前進時,它的輪子自己也會前進,大大的減低你拖露營車時的能耗!

不論你是開汽油車或是電動車,在後面拖一台中型的露營車,能源消耗會是單獨開車時的兩倍!我之前開 F-150 皮卡時,單獨開最省可以1加倫的汽油跑20英里,但拖了四千多磅的露營車後,一加倫只能跑10英里。

Cybertruck 更慘,表訂滿電 300英里,實際生活中使用,不到200英里就得找地方充電 (80% 開到20%),拖了露營車後,也是直接砍半,每一百英里就得找地方充電。整個能旅遊的範圍就大大的縮小了。

那 Pebble Flow 解決了這個問題嗎?數據會說話!官方說能耗大約每英里 500 wh,我週末來回開了250英里,能耗不到500,只有 494 wh!我的老天鵝啊!太太太強了!而且這還是有往山裡開,如果都是平穩的高速公路,能耗還會再低一點!

哈哈!來準備我的國家公園之旅了!Go~







2025年6月28日 星期六

Cybertruck、50歲與那3500英里的勇氣 (倒數5天) - (插曲) 全世界第一台量產版電輔式露營車 Pebble Flow

從2023年十月十九號下訂單,到現在不到兩年的時間,Pebble 團隊真的把全世界第一台量產版電輔式露營車 Pebble Flow給做了出來!真是太厲害了~~

沒有預期到會這麼快上市且交付給客戶。所以算是阿拉斯加北極之行前的插曲。是說整個 Pebble 的人都對我的北極之行超感興趣的,不過他們很怕我會直接把 Pebble Flow 給拖去北極,他們 services 團隊還沒準備好,幾千英里之外,不是說救就能救得到的 :P

我當然也沒那麼大膽啦,只開 Cybertruck 去就已經超挑戰的了,拖露營車嘛,明年再說吧~







2025年6月27日 星期五

Cybertruck、50歲與那3500英里的勇氣 (倒數6天) - (插曲) 露營車倒車是婚姻的殺手

(插曲) 露營車倒車是婚姻的殺手

露營車倒車真的很難,尤其自己一個人倒車,又看不到後面,更是難上加難!

我花了一個半小時才把車倒好到最完美的位置!我超厲害!

你問我如果有人在後面指揮會不會容易些?要看對方是不是有露營車倒車經驗的,因為單獨一台車倒車,跟拖了露營車倒車是完全不同的世界。拖了露營車要倒車,最大的挑戰就是你方向盤往左打,露營車會往右退;方向盤往右打,露營車會往左退。退的角度,退的方向每台車的組合都不一樣。同一台車拖不同的露營車,或是同一台露營車用不同的車拖,都得重新學習。難度真的很高,如果你幾個月才露營一次,先前學好的又忘光了~

網路上戲稱,露營車倒車是婚姻的殺手 😂



原本露營車是停在右邊專屬的車道上,我的 Cybertruck 停在左邊的篷子裡。現在這個舊的移到篷子的地方,把右邊的車道給讓出來...嗯...明天是個大日子!



2025年6月26日 星期四

Cybertruck、50歲與那3500英里的勇氣 (倒數7天) - 我的Cyber健身房 趴三

我的Cyber健身房 趴三

你知道嗎?台灣人說 逼萬(B1), 逼兔(B2),但是 B3 唸逼三喔!冷~ 😬

為了能一個人把重得要死的發電機抬上車,我也試了不同的方法。以為覺得吊架最省力,但結果光是安裝吊架就要十幾分鐘,然後因為是便宜貨, Made in PR
C (不敢寫 Made in China 😂),所以捲起來超不滑順的。只好回到最原始的想法。

最初我想說用個 ramp (坡道) 直接進上車就好了,但一開始沒買是因為:

1. 需要夠長的,太短的坡道會太徒,也推不上去

2. 但太長的又需要很大的空間架在車尾門後,如果找不到適合停車的地方就 GG了

最後挑來選去,買了七英尺長的,CP值最高。但是...

還是有夠難推的啦~~ 發電機實在是太重了!!

不過比用吊架快很多就是了,而且阿拉斯拉地廣人兮,應該不會找不到地方停車放下發電機吧!


IG 影片
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reel/DLY40dlRM99/?igsh=NTc4MTIwNjQ2YQ==

2025年6月25日 星期三

Cybertruck、50歲與那3500英里的勇氣 (倒數8天) - 我的Cyber健身房 趴兔

我的Cyber健身房 趴兔

你以為輪胎就是最重的嗎?不不不~ 我還有一台大台的發電機要帶去,以防真的沒地方充電!或是快到充電站了,就差那麼幾十英里。

買這台發電機我的考量點是大小,發電量和價格。當初它會和輪胎一起放進車斗裡,所以不能選太大的,不然我就幾乎沒空間放其它露營用品了。但也不能選太小的,太小的發電量太低,我充電會充到天荒地老!然後是價格,剛好這台在特價,Review 也不錯,於是就選了這台。

它淨重130磅,加滿3.6加倫的汽油大約在150磅左右,超級重,又大台,很難施力。所以買了一台手動的起重吊架,慢慢的把它抬上車去。當然吊架也得放進車斗裡,需要用它來充電時,還得用吊架把它給吊下來,遠離車子充電 (因為很吵,又有油煙)

累啊~~






2025年6月24日 星期二

Cybertruck、50歲與那3500英里的勇氣 (倒數9天) - 我的Cyber健身房

我的 Cyber 健身房

有些健身方有大輪胎,讓你翻來翻去健身用,我也自備了我的 Cyber 健身房,戶外的喔!

為了能騰出更多車斗 Truck Bed 空間,我一直在找各種不同擺放備胎的方式。因為 Cybertruck 35吋的輪胎實在太大了,放在車斗裡,就佔掉了三分之一的空間。加上還有一台大台的發電機,兩個就佔用掉了2/3的空間。請看我 上一支影片 的介紹。我試了好多不同的方法,終於廠商在倒數十天時,開發出新的配件,讓我能把備胎背在身上!風阻什麼的再說啦,帥比較重要!架上備胎後,Cybertruck 看起來更越野有型了!完全就是準備好去挑戰拉力賽了~

他X的!這個輪胎也太重了!
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DLTw6j_Rj2Z/?igsh=NTc4MTIwNjQ2YQ==



2025年6月23日 星期一

Cybertruck、50歲與那3500英里的勇氣 (倒數10天) - 北加州最美的湖

北加州最美的湖

四月底跟網友去越野時,一直被推說去一個北加州最美的湖 - Heart Lake。只要登山拍照的角度對了,它就像一個漂亮的心型!

Credit: https://x.com/AllTrails/status/1816481554211684547

它在 Mt. Shasta 附近,走 I-5 一定會經過,去程來不及,回程就停下來去瞧瞧吧!
首先要先到山腳下的營地 Castle Lake Campground,看是札營或是 Day use,然後走步道 (Castle Lake Overlook)上山,約1.5 英里,算是很輕鬆的一個步道。
網友一直狂推,但我忘了她說什麼怎麼爬,從那個角度拍照好看了 😅
我應該7/16或 7/17會到吧?有興趣的約一下吧~


2025年6月22日 星期日

Cybertruck、50歲與那3500英里的勇氣 (倒數11天) - 咦?還要開回來

咦?還要開回來

去程的行程搞了太久,加上最後五百英里(來回一千英里)的不確定性,讓我完全沒有規劃回程的路!😑

雖然可以直接原路回來就好,但去程比較趕,回來就想輕鬆開,所以過夜的點就會不一樣。去程的營地我都挑可以預約的,以防我太晚到,先到先用的營地都沒位置了。回程因為日期不定,所以我就沒訂營位,只能選擇先到先用的那種,照露營地網頁上的說明,可在營地入口處的自助機上付費,把錢放進信封裡投入錢筒就行,這點跟美國無人看管的露營地一樣,誠實繳納過夜費。一晚只要$18 加幣,超便宜的!

回程不趕路,那就找些地方逛逛吧!回程的第二天,大約到了加拿大的中間,打算挑一條綠線的 off road trail來走走。不過 onX 的地圖上顯示為藍色,但看了一些照片,感覺得道頓公路好走多了

Pavillion Pass (需 onX 帳號)

50.882345647387226, -121.83189943479795

從東邊進入的話,反而都是柏油路,直接到湖邊的 Downing Provincial Park 的露營地,還在考慮是在超充站充完電再從南邊上來呢?還是直接到露營地過夜,隔天 off road 下山,再去充電?總之彈性行程,就看到路口時還剩多少電。

有沒有加拿大的網友想要一起的?只是時間還不確定就是了,應該會在 7/15 之後。



2025年6月21日 星期六

Cybertruck、50歲與那3500英里的勇氣 (倒數12天) - 挑戰極限

挑戰極限

最後五百英里的路 (來回一千),從 Fairbanks 到 Deadhorse,就像之前所說的,沒有 DC 快速充電站。在途中的 Coldfoot 疑似有家用充電樁可以充電 (一次收收$100起),Deadhorse 的某旅館外面停車格有 100v 可以充電,除了這兩個 99% 確定之外,其他網路上查到的慢充都是只口耳相傳而已。

有個叫 Plugshare App 是社群 base 的 App,除了收集公開的商業充電站之外,會員們還會主動更新哪些地點可以充電,不論是最慢的 110v,到 NEMA 14-50 等,可以把它當成是充電打卡 App。App上公開的商業充電站資料比 Google Maps 上還來的詳細。這次的行程規劃,我也用它來確認可以充電的地點。

既然有受到幫助,當然也要回饋回去,所以這次我也會詳細紀錄在道頓公路上,有哪些點提供充電服務,包含充電的速率,費用和拍照。希望之後想要用電動車挑戰的人,會更有信心,充電焦慮可以降到最低。

但這些地方的收費是一般特斯拉超充站的三倍價錢,不過人家願意提供這個服務,在這冰天雪地,鳥不生蛋的地方,真的要萬分感謝了...



2025年6月20日 星期五

Cybertruck、50歲與那3500英里的勇氣 (倒數13天) - 趕路的人 (3)

趕路的人 (3)

可能得花三個整天以上的時間,就只是在道頓公路上充電,最好只好退了回程的船票,還是自己開車回家了。

去程 7/4 一大早天剛亮就出發,希望能在晚上12點前通過加拿大關口!咦…等等!為什麼是 Open 24 hrs?那我之前查到的早上八點到晚上12點是哪裡來的?喔!路線改了幾次,我只記得會 Close 的那個,就以為全部都是,呃…那我為什麼要這麼趕?😅

從西雅圖開車進加拿大從西到東主要有三個關口,最西邊的是 Douglas Port of Entry,這個關口大家最熟悉,因為是在在美國5號州際公路上,過了關接加拿大99號公路,再往北開就到了加拿大的溫哥華,也是大家最常去的城市。所以這個關口人車最多,也最常塞車。24小時開放通關。

往東一點,有個 Pacific Highway Port of Entry,因為離上一個不遠,所以這個關口也挺繁忙的。它是從美國端的534號公路,接到加拿大的15號公路。24小時開放通關。

往東的下一個就比較遠了,美國端關口叫 Lynden Port of Entry,加拿大端 Google Maps 上沒給名字,從美國端的539號公路,接加拿大端的13號公路。我偏偏就只記了這個會打洋的關口,從早上八點開放到晚上12點!

最東邊,也是我這次北上去程選擇經過的關口 - Sumas Port of Entry (美國端),也是24小時開放,從美國端的9號公路,拉加拿大端的11號公路。會選擇走這個關口的原因是,想要有便宜的露營地可過夜。西邊的那兩個,都是主要的觀觀區,有 RV Park,但一般的公家營地很少。所以就選擇去程不經過溫哥華,往東邊往北。

即便每天都開上千公里的路,但也要開整整四天才會到阿拉斯加的 Fairbanks。累啊~~



2025年6月19日 星期四

Cybertruck、50歲與那3500英里的勇氣 (倒數14天) - 趕路的人 (2)

趕路的人 (2)

既然回程的船班是固定不能動的,要有多一點時間充電,那就只好前幾天路了,把單日行程從六百英里增加到九百英里!連充電的時間,每天開十六個小時!!

出發當日7/4是國慶假期,加上美國州際公路沿線都沒有公有的露營地,要露營還得繞到山裡去,民營的營地又多是 RV Park,一晚也要六七十美金。所以第一天我打算直衝美加邊界,過了邊界,入境加拿大後,在邊界附近找便宜的營地露營過夜。但是關口半夜12點打洋,要到隔天早上8點才會再開,所以我得趕在12點前過關才行!早上五點就出發吧!十九個小時,近一千英里應該有機會吧? 好像真的太拼了點 :P

第二、三天也沒多輕鬆,每天也要開個七、八百英里,到第四天才會抵達阿拉斯加北邊的第二大城 Fairbanks。

第四天開比較少,五百英里,到了 Fairbanks 後,因為是在市區,沒地方露營,我也得洗一下衣物,所以就選擇住飯店了!

即使這麼趕了,但也只多省下一天而已,還是沒把握能趕上回程的船班… :(







2025年6月18日 星期三

Cybertruck、50歲與那3500英里的勇氣 (倒數15天) - 趕路的人 (1)

趕路的人(1)

昨天提到,原本是想搭船回西雅圖的。第一版的行程,安排的很輕鬆,每天大約開六百英里後,就找地方露營過夜。但隨著功課做的愈多,有天睡覺時,躺在床上東相西想,突然發現一個重大的 bug!我沒有把在道頓公路上的充電時間計算進去!

在特斯拉超充站或是其它的第三方充電站,了不起充兩個小時一定可以把電充到100%。但道頓公路上可沒 DC 快充站讓我充,如果能借到家用充電樁或220V 的電來充,最快也要10小時才充的滿電!如果只有 110v 的電可充的話,充滿電可是要24小時整整一天的!道頓公路來回一千英里,我可能得花上三四天沒事做,就只是等電充滿!照原本的行程規劃,肯定是來不及趕上船的。

於是又著手開始安排第二版的行程...



2025年6月17日 星期二

Cybertruck、50歲與那3500英里的勇氣 (倒數16天) - 乘風破浪去北極?

乘風破浪去北極?

原本想偷懶,不想穿越加拿大,直接從西雅圖搭船進阿拉斯加!不是給觀光客的那種大郵輪,而是一般旅客用的大渡輪,車子也能一起載運過去的那種。後來時間和行程無法配合,只好做罷,取消訂票的原因:

1. 今年沒有開到安克拉治的航線,最遠只能從西雅圖的 Bellingham 開到阿拉斯加的 Haines,從Haines 再往北開到 Fairbanks 要一整天,而且還是得穿過加拿大。

2. 搭船本身就要三天,再開到 Fairbanks 又要一天,我直接開車穿越加拿大到 Fairbanks 也是一樣的時間。

3. 航班一星期只有一班 (來回就要六天了,不可能多航班),禮拜五去,下個禮拜二回。時間卡很死,萬一中途我充電花太多時間,可能就無法趕上回程的航班。

4. 去程太晚訂票,已經沒有艙房,那三天在船上要睡哪?船公司說休息區有躺椅,而且開放舺板讓旅客搭帳篷!認真的嗎?海風大又冷,睡三天會死人吧...不過官網還真的有放照片,可能想省錢的背包客會搭帳篷睡舺板吧! :P



5. 船票 (人+車) 加上艙房費,三天就要兩千多美金!很貴,我直接開過去,雖然累了點,但露營地加上充電費也不用一千,還是開車去好了。不過來回七千英里,回來就得換輪胎了!

6. 三天待在船上,又不像豪華郵輪有娛樂設施,我應該會無聊到死~


2025年6月16日 星期一

Cybertruck、50歲與那3500英里的勇氣 (倒數17天) - 我不是正在充電,就是在往充電站的路上

我不是正在充電,就是在往充電站的路上

這次的阿拉斯加北極之旅,整個行程用上面這句話就說完了!相較於油車的愜意,這次的旅程,整路充滿了焦慮啊~~

單程可分成三個階段

1. 特斯拉超充站段

從 San Jose 開始,一路往北充電,到達加拿大最後最北邊的超充站,約一千四百英里。我行程計畫表上會用掉九座超充站,因為我是屁股,無法長途坐車,所以每開個一百六十英里左右 (約兩個半小時) 我就得休息一下,活動筋骨,上上廁所。這一段應該是完全不用擔心的,就一直往北開就好了

2. 第三方充電站段

離開加拿大最邊的最後一座超充站後,一直到阿拉斯加的 Fairbanks,就只有第三方的充電站了。速度沒有超充站快,這我還不是很擔心,我看網路上說,我買的 A2Z CCS1 轉 NACS 的轉接頭,在加拿大某些充電站有相容性的問題。但有網友說他五月的旅途上,使用都很正常,希望我也是遇到都正常的那個。這一段路程有一千六百英里,嘖嘖嘖...有點小擔心了。

我會先只設定當天的目的地,讓特斯拉自己設定沿路的充電規劃,超充站段不會有問題,就怕它非要開到沒電才去充電。第二段我想試試特斯拉的導航,有沒有辨法把第三方充電站也規劃進去,不然只好手動輸入了。

3. 無 DC 充電站段

最後的五百英里,從 Fairbanks 到道頓公路的終點 Deadhorse,這五百英里完全沒 DC 的充電站,只有極少數的休息地點有 AC 慢充,或是只能用 110v 的超級慢充。這次本次旅程最最最難的一段,路難走,又看著電力一點點往下掉,考驗心臟的強度啊。然後還得走走停停,想辨法拍出美美的影片,跟大家分享。

做好再完整的旅行計劃,也不免會有突發狀況,就只球平平安安出門,快快樂樂回家囉。



2025年6月15日 星期日

Cybertruck、50歲與那3500英里的勇氣 (倒數18天) - 充到天荒地老

充到天荒地老

發電機充電速率有多高?以手提式,只提供 110v 的發電機來說,雖然輕巧、手提得動,但最大的持續輸出功率就在 2kw 上下,Cybertruck 滿電是 123 kwh,要充滿得花兩天半的時間!充一小時才能跑 5英里不到,跟本不實用!

所以我買了一台大一點,但又還能手推得動的,推是推得動,但重達 130lbs,加滿油超過 60公斤,又大台,跟本無法靠我自己一個人搬上車,下一篇再說明我是怎麼把它搬上車載走的!

A-iPower Portable Inverter Generator

https://amzn.to/4kEGjed

這台發電機,規格上寫,使用汽油發電的話,穩定輸出是 6kw,那就差不多是旅充的上限了,旅充最高的充電速率是 240v x 32A = 7.6kw。但我實測最多只能到 5.2 kw (240v x 22A),再高就會跳電了!呃...免強比用 110v 的好一倍,充滿電只要一天!

ㄟ…等等,我還要汽油才能充電啊!發電機的油箱容量是 3.6 加倫,我另外帶了兩桶油,各2.6加倫。照規格,滿油,25%的發電量 (約1.5 kw) 可以跑21小時。充電時算是100%全力輸出了,所以3.6加倫可以跑5小時?外帶的油箱還有5.2加倫,打個折,這些油跑個8小時,充40kw 跑80英里!應該是夠我抵達下一個能休息充電(慢充)的地點了!但要想辨法打發這八小時的時間,睡覺?但發電機超吵的!而且北極圈七月幾乎是永晝(24小時都是白天),很難睡 zzz...


之前有拍兩隻影片,教大家如何用發電機來為電車充電,有興趣的可以看看!





Disclosure: Please note the shopping links are affiliate links. This means – at no additional cost to you – I earn a commission if you click or make a purchase using my links. I only link to product which I use and recommend. The income goes toward supporting the free content on my YouTube Channel and Instagram . Thanks for Your Support! ❤️


2025年6月14日 星期六

Cybertruck、50歲與那3500英里的勇氣 (倒數19天) - 高裝檢3 - 我電故我在

我電故我在

說到充電焦慮,我想不會有人比我更焦慮了吧!聽說現在在台灣,充電站的數量已經超過全台加油站的數量,超過三千多站了!台灣人別再擔心電車無法出遊,有充電焦慮啦!台灣就這麼一丁點大,繞一圈也才一千多公里,充個三、四次就跑完了!我這次可是要挑戰去到鳥真的不生蛋的地方!最後的五百英里(來台一千英里),完全沒有DC的快充站,只能靠 AC 慢充跟希望備而不用的發電機了!

在美國境內,我完全不焦慮,特斯拉超充站沿路都是,即便到了加拿大,我至少還會使用到五座特斯拉超充站,過了加拿大最北邊的超充站後 (3036 Recplace Dr, Prince George, BC V2N 0B1, Canada),就真的沒超充站了!

好在加大拿也有不少其它充電站廠商,有兩個我沿路會用到的 BC Hydro Charging Station 和 FLO Charging Station。BC Hydro 充電速度也不慢,快一點的站也有150 kw 左右,FLO 就慢了,大部份只有 50 kw. 而且它們都不是 NACS 的充電接頭,是 CCS1 還有 J1772的規格。

為了能好好的充電,為了這次的旅行,我買了一些充電的配件:

1. CCS1 轉接頭。這是一定要的,而且Cybertruck 能用的還跟其它 Model 3/Y 用的不一樣,我原本用點數換了一個特斯拉官方的CCS1 轉接頭,但接頭太短,Cybertruck 插不到,只好花錢買了另一個 A2Z 的 CCS1 Cybertruck 轉接頭!網路上剛有人分享在 BC 跟 FLO 用都沒問題!

2. 充電延長線,看到一些 Youtube 影片,要跟民宅借電來充,發現原本旅充的線不夠長。所以為了能充得到電,我也買了充電專用 (NACS) 接頭的延長線!不過這種線只能用在家用充站樁跟旅充,不可以拿去超充站用!一下就燒掉了!

3. 特斯拉官方各式旅充轉接頭大全套!旅充轉接頭除了我們常用的 NEMA 14-50和 NEMA 5-15 (家用 110V) 外,還有一堆其它種的。所性整套全買了下來。一樣是看到其它 Youtube 影片,要跟民宅借電來充,想試電流高一點的 (例如舊式的電烘衣機),結果沒帶到適合的接頭,無法使用!

4. 發電機本身提供高電流的接頭又不一樣!像我買的發電機,提供兩個 30A 的插座,一個是 120V 30A 的 L5-30R 和 240V 30A 的 L14-30R。又分別買了兩個能轉成 NEMA 14-50 的轉接頭!一堆轉接頭實在是搞死人了!






2025年6月12日 星期四

Cybertruck、50歲與那3500英里的勇氣 (倒數20天) - 前有古人,後有來者

前有古人,後有來者

最近做了不少功課,發現除了 Cybertruck,好像所美國廠的電動車都走過道頓公路了!Tesla S3XY,Rivian R1T, R1S, Hammer EV, Ford Lighting等...


原來在 2022年時,有個一組織 Alaska Electric Vehicle Association 就辨過了一場道頓公路 EV 拉力賽,照片裡的十輛 EV 就是當然參賽的電動車 (最右邊那台為什麼叫 Tesla R1T?)

主辨單位為了比賽,還在道頓公路況幾個點,準備了行動DC充電站,讓這些電動車得己跑完全部的路程。而且還不是只到道頓公路的終點 Deadhorse 而已,還多開了近50英里,抵達西北邊的 Oilktop Point,真正的碰到美國領域內的北極海。不過那些 DC 充電站在活動結後都撤走了,我沒得用了!

Cybertruck 2023年底才開始交車,所以無緣這次的活動,網路上也沒看到有人分享 Cybertruck 開道頓公路的。開到阿拉斯加的人不少,但怎麼就沒衝道頓呢?除了剛剛說的拉力活動外,也有不少 Tesla Model 3/Y 開去啦,很好奇為什麼沒人開 Cybertruck 去?

活動的新聞報導

https://fm.kuac.org/energy-and-environment/2022-08-19/arctic-road-rally-demonstrates-electric-vehicle-charging-logistics


Cybertruck、50歲與那3500英里的勇氣 (倒數21天) - 高裝檢2 - 救援設備

不怕一萬,只怕萬一

最後的五百英里 (來回一千),路不平,都是土路。運氣好一點,可能剛整修好,路有壓實平;運氣不好,下了幾天的雨或雪,路面被大卡車壓得坑坑洞洞的,就會很難走。旅遊建議是要帶兩條備胎,但 Cybertruck 的輪胎又重又大又貴,空間只夠我帶一條,就一路慢慢開,小心避開坑洞了!

這五百英里,完全沒有 DC 快充的充電站,只極少數的地方可慢充,好一點可以到 7 kwh,不然就只能用 AC 110v 2kwh 超慢充了!而且一次性收費,可能會要$150每次。我帶了一台可以有 5kwh 發電功率的發電機,非必要希望不會用到!而且道頓公路上可買汽油的地方很少,油價比加州還貴,每加倫要七塊以上!

我另外還帶了拖車用的救援繩,和救援板 Traction Board,應該是沒機會用到啦!但朋友說,有備無患,也許是去救別人需要 :P

最後來回的這一千英里,搞不好得花上一千美金,住宿+充電+油錢 orz...



2025年6月11日 星期三

Cybertruck、50歲與那3500英里的勇氣 (倒數22天) - 高裝檢1 - 不可移動的裝備篇

 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

身為設備控的我,這次長達兩週的長途旅行,當然要做好萬全的準備,裝備買好買滿!趁週末有空找個地方露營,先試試這些裝備合不合用。

主要幾個重型的裝備 (不可移動) 有:

1. 車架 MarsAG Expedition Rack System

https://bit.ly/448hjpN

2. 擾流板 1 - MarsAG Expedition Rack Wind Deflector

https://bit.ly/4dYP0gY

3, 擾流板 2 - Victory 4x4 Root Rack Tent Fairing

https://bit.ly/4jJQQn4

4. 車頂帳 MarsAG Aeroblade

https://bit.ly/4dRrUbU

用我的折扣碼 (RVLETSGO) 享 15% off 的優惠喔!

5. Topoak 270度車邊帳

https://bit.ly/4mVLiZC

我沒有折扣碼,但官網上有 $10 off (TOPOAKMA)

6. San Hima 車邊淋浴帳 (跟朋友借的)

https://bit.ly/3SJf5Xx

不要問哥花了多少錢,錢錢沒有不見,只是變成了喜歡的樣子! :P



Disclosure: Please note the shopping links are affiliate links. This means – at no additional cost to you – I earn a commission if you click or make a purchase using my links. I only link to product which I use and recommend. The income goes toward supporting the free content on my YouTube Channel and Instagram . Thanks for Your Support! ❤️

2025年6月10日 星期二

Cybertruck、50歲與那3500英里的勇氣 (倒數23天) - 以地為床,以天為被

 以地為床,以天為被

出發日期剛好是美國國慶日,又且又逢暑假,沿途經過的旅館一晚都要上百塊!大城市裡更要兩百多塊,我只匆匆睡一晚,實在不值得花這麼多錢,所以一路上我幾乎都找可露營的地方來過夜。

我第一天就會過邊境,直衝加拿大了!要花三天才開得過加拿大,所以前三晚都住營地。三晚加起來還不到$150美金,算便宜了!美國現在有時連 state park 都要五六十塊了!

到了阿拉斯加後,在第二大城 Fairbanks,一來沒有露營地 (但有 RV Park),二來我需要洗一下衣服,所以就住貴鬆鬆的旅館了。

在前往道頓公路的盡頭的路上,雖然是聯邦土地,可以找適合的地方野營,延途也有規劃好的營地 (但沒水沒電) 可以過夜。不過為了能充電,在 Coldfoot 只好選擇住簡單的旅館。

到了 Deadhorse 之後,因為太冷了,加上要借旅館的電來用,所以也是住旅館,而且可能得住上兩天才能充飽電,慘~~

回程的路上就反向辨理,加拿大境內都露營。回到美國後,西雅圖如果有朋友願意一起吃個飯,借住車道的話,那就靠朋友囉!然後隔天就從西雅圖衝回家啦~~

還是波特蘭的朋友也想收留一晚的?



2025年6月9日 星期一

Cybertruck、50歲與那3500英里的勇氣 (倒數24天) - 衣物打包了兩種氣候

 衣物打包了兩種氣候

從加州 San Jose 出發時,是嚴熱的夏天,一路往北開,氣溫也會漸漸涼爽。到了加拿大北部和進入阿拉斯加後,查了一下天氣預報,溫度約華氏 40 ~ 70 度左右 (攝氏 5 ~ 21)。對於生活在美我的我來說,這個溫度非常的舒適,早晚穿件外套,白天輕裝就可。除非濕氣太重,不然應該是很涼爽的。

但是進入道頓公路後,往北進入北極圈,到 Coldfoot 時,天氣可能變化不大,但再後北,尤其過了 Antigun Pass 這個分水嶺,會突然從夏天變冬天,夜晚還可以低於攝氏零度!加上氣候不穩定,下雨甚至下雪都是有可能的!

看起來好像很冷,不過就算在大雪天裡去滑雪,我也沒穿很多,重點是衣褲不要濕,防水的外套和雪褲,洋蔥式穿法,應該就能應付了吧!

希望別下雨,一路晴天~~





2025年6月8日 星期日

Cybertruck、50歲與那3500英里的勇氣 (倒數25天) - 有大肉塊的牛肉粥

 有大肉塊的牛肉粥

美國這種冷凍乾燥 Freeze Dried 的食物種類還蠻多的,Costco 甚至有賣可以保存365天的急救避難食品。上次吃了乾燥牛排,這次換牛肉粥來試試。其實水不該加那麼多,叫燉飯應該比較適合。



Cybertruck、50歲與那3500英里的勇氣 (倒數26天) - 冷凍乾燥牛排加水就能吃?

 冷凍乾燥牛排加水就能吃?

科技狠活,背包客首選!免冷藏、免冷凍,常溫保存,加水煎熟就能吃的牛排!真的有這麼神奇的露營食品?買一份來試試~



2025年6月6日 星期五

Cybertruck、50歲與那3500英里的勇氣 (倒數27天) - 沒餐館就泡麵,有特色店就停車。

 沒餐館就泡麵,有特色店就停車。

先來準備簡單的部份,食衣跟住。

食:

我自己露營吃都很簡單,麵包、泡麵就可以過一餐。我雖然有露營用的冰箱,但為了省電,就盡量不使用,所以吃的部份就以乾糧為主。我想買那種救難乾燥食物來試試看,網路上評論好像也沒那麼難吃,就簡單啦,不用冷藏,加水煮熱就行。所以種類大概會是

  • 罐裝水、飲料
  • 各種泡麵 (必備)
  • 密封包裝,可保存比較久的麵包 (怕北方濕度高,沒密封的麵包容易發霉)
  • 乾燥露營食物 (再上網挑幾款評價高的試試)
  • 微波常溫飯 (Costco有賣,吃過幾次,還行,就方便,微波一分鐘就夠)
  • 調理包 (亞州超市有賣,台灣口味多又便宜,美國這選擇就不多了)
  • 零食 (開車無聊,一定要的)
我平常露營就有帶電磁爐了,電動車嘛,使用電器是很自然的。這次打算再帶台微波爐,這樣熱東西就很方便。好像還得有個氣炸鍋或小烤箱,雖然我也有氣炸鍋,但行李空間有限(被發電機跟備胎佔掉一半的空間),還是買一台 All-in-one 的有微波爐+烤箱+氣炸鍋的呢?呃…花太多錢了,再想想…

除了離開最後的大城市 Fairbanks (有Costco,算大城市了吧)之後,幾乎沒有店家外,路上有什麼特色餐館,也會選擇在餐館用餐!嚐嚐不同口味的美式料理。

這 AI 畫的插圖也太搞笑了 XDD



2025年6月5日 星期四

Cybertruck、50歲與那3500英里的勇氣 (倒數28天) - 以電為馬,奔向世界的盡頭

以電為馬,奔向世界的盡頭;開著未來,駛向孤獨的自由

阿拉斯加的道頓公路 Dalton Highway,全長414英里(666公里),從阿拉斯加的 Fairbanks 往北,一直到北美陸地的盡頭 Deadhorse。除了來往運輸用的大卡車行駛外,再來就是一些勇於冒險的旅客了!路線很長,人煙稀少,有人稱它為寂寞公路。

我,50歲的大叔,開著一台Cybtertruck 皮卡,開車是沒有問題,但Cybertruck 是台電動車,離開Fairbanks 之後,就沒有充電站了!Cybertruck AWD 滿電時,最最最理想的狀況,也只能開300英里,這414英里的路,該怎麼開完?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。

好在已經有人用電皮卡開過一次了,在2022年時,福特的電動皮卡 F-150 Lighting 剛上市,就有位 Youtuer 開荖它,抵達北美道路的盡頭!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rkAGN3rIvro

既然我不是第一個開電動車挑戰的人,那就好辨了!除了 F-150 Lighting,特斯拉 Model 3/Y 也有不少人去過了!我把 Youtube上的系列影片仔細看過,在 Google Maps上標註經過可充電的點,再買台發電機載著,應該就不是問題了。從我家 San Jose, CA出發,一路往北,穿越加拿大,抵達 Deadhorse,單程約3500英里/5600公里。預計七天開完,跟老闆請了兩個禮拜的假,7月4號,美國建國250年國慶日出發!

單程 3500 英里,除了最後道頓公路的 414 英里,我應該會全程都讓 FSD 特斯拉自動駕駛自己開。我在車上就看看風景唱唱歌、吃吃零食,渡過漫長的車程。

那就分篇來計劃一下整個旅程吧!以下簡單分成,食衣住,還有行的部份。


2025年6月3日 星期二

Cybertruck、50歲與那3500英里的勇氣 (倒數29天) - 夏天的北極沒有極光

夏天的北極沒有極光

北極圈在七月幾乎是永晝,也就是24小時都是白天,白天是看不到極光的。極光的月份是八月底到隔年的四月,所以我為什麼要七月去北極圈?

就像上一篇說的,我兩年前就打算衝了!但一直有事打斷,就一直擱著。等明年我女兒離家上大學就可以其他月份去了?呃…又再等一年?誰知道明年會有什麼其他的事。而且第一次去,還是挑熱一點的時間去好了,雖然天氣可能還是不好,但比冬天狂下雪容易多了!

而且去北極有兩條路,一條是美國阿拉斯加的道頓公路 Dalton Highway,另一條是加拿大的登普斯特公路 Dempster Highway。總距離應該差不多(還沒仔量過加拿大那段),不過加拿大的已經有幾位 Youtuber 開著 Cybertruck 去過了,還找了贊助,一路送特斯拉加用充電椿過去,所以到了路的盡頭 - 北極海,還是可以充電的,這樣旅途就簡單得多了。

道頓公路也有不少特斯拉 Model 3/Y 去過了,但 Cybertruck 還沒去過,所以我就來當第一位囉!雖然道頓公路上沒有充電站,但還是有少數的店家、營地、旅店可以充電,但一來收費不便宜,二來速度極慢,幾乎都是 110v, 2kw 而已(昏倒)。所以我帶了台 5kw 的發電機,但預計還是得花上兩天的時間,就只為了充電 orz...

道頓公路還有個缺點,就是到不了北極海 Arctic Ocean!!!最後到海邊的路是私人土地,有開放給特定的旅行社,但得24小時前買車票。所以我的 Cybertruck 沒機會碰到北極的海水。這是一點點小遺憾。

沒關係啦,有了經驗後,明年再衝一次加拿大的登普斯特公路也行,是吧!


道頓公路盡頭的禁止標示











登普斯特公路盡頭的北極海標示


Cybertruck、50歲與那3500英里的勇氣 (倒數30天) - 忘了是什麼時候種下的種子

忘了是什麼時候種下的種子

去阿拉斯加旅遊,大部份的人會選擇搭遊輪,一路輕輕鬆鬆,有吃有喝有玩,是很方便的一種旅遊方式。
有些人會選擇搭飛機直接前往,在到當地租車或參加旅遊團,多了機動性,可以更深入地欣賞阿拉斯加的美景。
不少具有冒險精神的人,選擇直接從其它地方開車過去,汽車、休旅車、皮卡,也有拖著露營車的,實現完全的自由,享受真正的公路旅行。

我,一位過了50歲的大叔,搬來美國加州十年了,別說阿拉斯加了,連踏出加州的次數也屈指可數。到阿拉斯加玩,當然想啊,但生活中總有各種的藉口,工作、旅費、時間等,雖然一直沒成行,但種子不知在何時已悄悄地種下了…
50步之前,總覺得時間還很多,先努力工作存錢,等退休後再玩。但隨著退休年齡一直往後,體力也慢慢下滑,過了50歲的某一天,突然意識到,時間已經不多了,等到六十幾歲七十歲退休後,可能也玩不動了!我當初移民美國最主要的理由,不就是要好好享受美國這個大山大水的風景和自由嗎!該行動了!

於是開始認真玩起露營和戶外活動,也買了皮卡,挑戰越野的生活。列一些想要完成的冒險清單吧!從最需要體力和最遠的項目開始:

1. 自行車環騎太浩湖 Lake Tahoe
在2025年5月底的那個長週末假期,騎了76英里/120公里,花了13個小時,終於解鎖了這項成就


2. 寂寞公路盡之旅,駛向北美道路的盡頭
目前接下來要做的

3. 環北美之旅,連接太平洋與大西洋
這個工作上得跟老闆談談

4. 美國國家公園全打卡之旅
應該會跟第3項一起完成吧!不過可能需要一整年的時間

5. 懷舊 66 號公路之旅
跟以上比起來,這算是最簡單的了


其它零零碎碎的小越野旅行就不列了,那種的機動性很高,有個長週末,就可以成行了!
有了目標,那就來開始詳細的計劃旅程吧!Let's Go~

Cybertruck Towing Pebble Flow: Real-World Efficiency Test

I set out from San Jose, California , heading south along the scenic Highway 101, with the final destination being the iconic Madonna Inn ...